

九大絕技


【太极拳】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,中医经络学,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、柔和、缓慢、轻灵、刚柔相济的拳术。

【武当武术】
武当武术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。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,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2006年5月20日,经国务院批准,武当武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
【太極梅花桩】
梅花桩,即梅拳,武术拳种。布桩图形有北斗桩、三星桩、繁星桩、天罡桩、八卦桩等。桩势有大势、顺势、拗势、小势、败势等五势,套路无一定型,其势如行云流水,变化多端,快而不乱。
梅花桩一般静止不动,而大型舞台秀《太极图》首创运用人头顶梅花桩,通过不断移动变化的阵型梅花桩进行表演,潇洒自如,气定神怡。


【水晶球】
一颗透明的水晶,通过手球、身体将其滚动、旋转、漂移,身体与水晶球融为一体。


【太極磨秋】
借鉴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运动——磨礅秋,其横杆转动时状似推磨,又如秋千上下升降,其运动原理契合太极蕴含的平衡概念。1991年,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打磨秋列为表演项目。
大型舞台秀《太极图》将全新创意制作的表演形态“太极磨秋”首次呈现在舞台上,其玄妙的“太极飞人”高空绝技表演,让人惊叹不已!


【变脸】
变脸,是中华民族一门独特的民间技艺,是戏曲艺术中用于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,即演员在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,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。在全国300余个戏曲剧种中有不少剧种有此绝技,变脸的种类亦有多寡之别,变脸的方法亦有差异。
《太极图》首次将该表演艺术与太极文化舞台表演结合,其特别绘制的“黑白阴阳脸谱”表演让人耳目一新。

【柔术】
柔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朵艺术奇葩,它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,成熟于隋代,唐代进入宫廷,汉代百戏曾经一度鼎盛,它与中国的戏剧艺术一样,门派、品种繁多,民族文化底蕴深厚。



【乾坤圈】
在直径二米多的大钢圈上,人的身体在钢圈内外自由穿梭,表演者四肢紧贴环边,与钢圈形成一体并急速旋转,在速度与方向的把握上体现出表演者的高超的技能。


【绸吊】
“绸吊”借鉴了杂技“皮条”的表现形式,充分运用道具彩绸进行高空表演,融入挂体急速旋停、“口咬转”等技巧,代表了现代杂技的新水平和新趋势。

